top of page

淡水茶業大事紀

清領時期

~1895

18世紀末,19世紀初,即有移至淡水屯墾的漢人將福建的茶種引入台灣北部。

1821

  清潮道光年間,淡水廳石碇、拳山二堡茶商運往福州售賣,每擔收入口銀2元(銀元)。

  《淡水郡志》記述竿蓁林黃金豐號黃太自福建移入茶苗。

1827

1862

6月淡水開港通商

  英國駐臺副領事館郇和(Robert Swinhoe)提出副領事貿易報告:Report of Trade in Formosa Previous to 1862,指稱「淡水附近山地生產茶葉,茶葉樣品給3位品茶人鑑賞,獲品鑑報告,稱可在澳洲、開普頓及新加坡下等品需用地,輕易找到買家,價格每擔10元;廈門、福州的大盤批發商進口頗多臺茶,和較好的茶摻雜後出售給洋商」。

  英商陶德(John Dodd)以寶順洋行買辦抵達臺灣深入山區考察樟腦資源,並瞭解臺灣北部茶葉生產狀況。

1865

1866

  陶德開始為寶順洋行收購臺灣北部粗製茶。

  •   陶德自行創立陶德(Dodd)洋行,開始臺灣茶葉外銷出口的貿易,曾先購買臺灣北粗製茶,試銷澳門,瞭解臺灣本地生產茶葉口碑與評價。
     

  •   陶德隨後由福建安溪引進茶苗期約茶農種植。

1867

1868

陶德洋行籌備粗製茶館,自福州聘請製茶師傅來臺灣指導,7月預定在艋舺籌設,因艋舺民眾抗爭轉往大稻埕設置。

  陶德洋行精製茶館以Formosa茶名號,由淡水港運載2,131擔(2,100,000斤,約1,260噸)(2,852,200磅)烏龍茶,經廈門直銷美國紐約,獲得成功。

1869

1871

  臺灣道黎兆棠扎飭淡水同知試辦茶釐徵收,每擔酌收茶釐1銀元。

  德記、和記、水陸、愛利士、嘉士洋行開始進入臺灣經營茶業外銷,與陶德洋行通稱五行,皆由淡水港載運出洋。

1872

1881

  吳福老在臺北成立「源隆號」茶行,專門製造包種花茶。

  清法戰爭法軍封銷臺灣海峽,臺灣茶葉無法出口。

1884

1889

  臺灣巡撫劉銘傳組織茶郊「永和興」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