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11_24茶鄉茶話.jpg

茶鄉茶話

茶歌茶語

文 / 謝德錫

茶謠文化

茶歌茶謠茶語 流落民間

  一千多年來,茶葉是深深融入漢文化的生活裡,在祭祀禮俗、農作勞動、民間歌謠……中,都留下深刻的痕跡,但隨著社會轉型,茶業在整體產業的比重日漸降低,在文化的領域中,也逐漸淡出民眾的視野!

  因此,許多有關茶的詞彙、名辭,大多已不再出現於日常用語中,甚至只能在一些辭典專書上,才能搜尋出一、二。

  很明顯的,在台灣一百多年的茶業發展史中,大多數文獻,多是集中於茶業的產銷,對茶樹的品種、製茶的技術、茶葉的品類、品牌外銷市場,都有著一定的累積。但是,在對茶產社會文化層面所作的探索,仍有所不足。近十幾年的時間裡,對淡水的社區聚落,尤其茶產區的製茶工廠,茶農的持續觀察,訪談與相關茶業文獻的搜尋、研究,發掘某些茶文化的痕跡,可以提供作為研究消逝的淡水茶文化的部份面向。

  一千多年裡,茶葉是漢文化圈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開門七件事,飲茶便是一件;每日禮敬神佛儀軌的第一件事,便是敬奉三盞清茶;人生大事中的婚嫁,吃新娘茶是重要的禮節……,許多茶與處事態度的對應演變為社會生活百態的比擬。
依照俗諺語典的分類,有關茶的諺語有天候、風俗、生活等各種層面,簡約的幾句話都是言淺意深,值得再三回味。

葉子_edited.png

茶味諺語

  因此,採茶季節,男女挽茶工為舒緩繁重的勞作,以獨詠、合唱、對唱的褒歌;種茶、採茶、製茶、品茶工序的術語;反應社會習俗、人間百態的俚諺、俗諺;便成為解讀茶文化的幾個方向。

_MG_9271.jpg
_MG_9272.jpg

「換茶心(葉),雙人才會同心」
在結婚儀式中,進入洞房後舉行換茶的儀式,新郎、新娘將茶杯互換後,儐相在一旁所說的祝賀詞語。

交杯茶 (4).jpg
交杯茶 (2).jpg

風俗

「在家袂捧茶,出嫁會駛犁」
農業社會的諷刺,一位出嫁的新娘,在家裡被寵壞,連捧茶的小事都不會做,又怎麼能在婆家,做得了粗重的犁田家事。
比喻小姐在家命很好,連端茶都不會做,但結婚以後到了婆家,居然可以下田駛犁,意指女性為了生活,適應環境力。

「來食新娘一杯茶,互妳二年生三個,一個手裡抱,二個土腳爬」
結婚的喜宴後,較親近的親友們會特別留下來,由新娘一一奉上甜茶後,也一一要講上幾句押韻又打趣新娘的祝福好話。

「二月清明挽茶慢十工,三月清明挽茶清明日」
以前,春茶採摘最好的時間,都是選在農曆清明前後,但是若碰到農曆潤年的調整,清明若是屬於農曆二月,便要調整日期,選在當年清明節後十天,而正常的年份,三月清明節是挽茶最好的日子。

「真茶無色,真人無激」


真正的好茶,沖泡的茶色是本色本味,就像一位真實的君子,不需要裝模作樣的「激派頭」,以自然的本色贏得大家的尊敬。

新娘敬茶 (1).jpg
新娘敬茶 (7).jpg

「賣茶講茶芳,賣花講花紅」


商場上賣物品,往往以口燦蓮花的言詞來吹捧物品的品質,賣花的講花的鮮艷,賣茶的自然講茶的香味。不過,若是過度吹噓,品質不能符合,就會落人口實。

「茶鈷安金,也是瓷」


諷刺不合身份的化妝,就像一隻破碎的陶瓷茶壺,破碎後用黃金來鑲補,也改變不了原本是陶瓷茶壺的身份。

「檳榔烟、燒酒茶、開博𨑨」


嚼檳榔、抽烟、喝酒、飲茶、淫色、賭博、𨑨迌,都是可成為上癮性的沉迷,一旦陷入過深,往往成為戕害身心的壞習慣。

「茶金、茶土、茶狗屎」


國際農業商品的茶葉,在市場上價格往往會大幅度波動起伏。一季的茶葉品質好,但是產量有限,商人便以高價搶購,茶農感受到茶價貴如黃金,便是「茶金」的好年冬。但是一旦茶葉品質不好、產量飽和,商人轉以低價廉買,這時茶農感受到一季的心血,就如同糞土的「茶土」、「茶狗屎」。

「戲虎哈燒茶,師公穿破鞋」


經驗老到的內行人,做事都會妥適安排合宜的裝備,像施法的道士,做大動作的道術時,只會穿合適的舊鞋,而不會穿新鞋來砸腳,演戲的老藝人,不會喝冰涼的冷水來喇淚喉嚨,而是用一杯溫熱的燒茶來潤喉保嗓。

「賣茶黑面賊」
買茶葉的價錢品質動輒差異數倍,從外觀看起來也很難分辨好壞,但憑賣方的良心和信譽。

葉子_edited.png

茶業詞條

  茶業的生產工序,涵蓋著茶苗的種植,茶樹的養護,茶葉的採摘,茶菁的萎凋、揉捻、炒烘,才能定型為不同種類的茶品,而各類茶品在生活的體驗中,使用各種器具來呈現各式的氛圍。在這些生產社會文化的行為中,先民們曾用過不少「茶」字詞彙的形容詞語,不過,隨著社會的轉型遞變,由多用、少用到不用,早已相忘於人們的視野裡!

茶籽:茶葉種子

茶窟:種茶栽、茶苗所挖的洞,約為濶(寬)5~6吋(15~18公分),深5~6吋(15~18公分)

茶栽:茶苗

茶欉:茶樹單位,一棵

茶心葉:茶葉,茶心

茶陵:種茶栽的長條畦隴,約5尺(1.5公尺)濶(寬),茶栽間距3尺半(105公分)。

茶園:種茶為主的畑地

茶山:以種茶為主的大片山坡地。

茶農:主要以種茶為生計的農民

天候

社會百態

生產工序

歌謠文化
茶味諺語
茶業詞條

刈茶頭:茶樹的樹齡有50~60年,茶樹在種植3年後可進行挽茶,13~17年後要進行刈茶頭,刈除老化的枝條,來恢復葉芽成長率。

挽茶:茶栽種植後,約3年後便可開始採摘茶菁

茶葉(茶菁):茶葉採摘後,便成為製茶的原料

茶葉(茶菁):茶葉採摘後,便成為製茶的原料

生茶(粗製茶):在製茶廠依照綠茶、烏龍茶、紅茶製作工序所製作的茶

生茶猴仔(茶販子):台灣民間將仲介交易稱為牽猴子,將產地的茶賣給茶館、茶棧的仲介人稱為生茶猴仔

茶辨(販)茶樣:就是樣本茶,當季生茶製作後,挑出樣本茶,作為仲介交易的憑據

茶寮:早期在茶葉產地,以簡便材料搭建的簡易製茶廠,被稱為茶寮

茶棧:本地茶商設立的貨棧,由茶猴仔向茶農或粗製茶廠收購生茶,再轉手賣給再製茶館、洋茶館

茶館(茶行):分為洋茶館、本地再製館(茶行),主要是將生茶(粗製茶)進行再製(精製)後,再出口外銷

熟茶(再製茶):由茶師依據外銷廠商的茶辨(販),製成烏龍茶、包種茶的大宗商品

茶師:再製茶頭手師傅,能依據廠商茶辨(販),控制再製工序的步驟達到茶辨(販)的香氣與口味

焙茶:半發酵的烏龍茶、包種茶,最後一道的工序便是借著炭火,烘焙出香氣

揀茶:精製前,由女工做一道控制品質的工序,便是揀茶,依照等級汰除不合格的茶葉

茶篩:外銷茶分為不同等級,要使用不同孔目竹編或金屬的篩子來篩選粗製茶,篩選用的篩子稱為茶篩

番茶:粗製茶篩選過程中,依使用孔目數篩選的同一尺寸大小的茶,便是幾番茶

茶頭(茶角):揀茶時,篩選的茶葉碎葉中,較為粗硬塊狀的部份

莖茶(茶枝):揀茶時,篩選的粗製茶,碎葉中含有較差葉脈的部份

粉茶(茶末):揀茶時,篩選的粗製茶碎葉細小的碎塊,幾近粉末的部份

碎茶:揀茶時,篩選的粗製茶中,沒有完整成型的破碎茶葉

茶箱: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,茶葉外銷都由船隻運送,為避免長途航運過程碰撞、受潮,特別購置耐撞、密閉的木材,由專業木匠打造堅固的茶箱

茶鉛:早期茶箱封箱時,使用鉛條、鉛片來密封,這些鉛條、鉛片稱為茶鉛

新娘茶:婚姻嫁娶的儀式中,新娘向至親好友敬奉茶飲的一道儀式,飲茶的人須說押韻的吉祥話來祝賀

茶盤:新娘敬茶時,手中拿著代表圓滿的圓盤。

茶甌:陶瓷或玻璃的圓形茶杯

茶粕:也稱茶沫,沖泡過的茶葉渣。

茶鹵(滷):沖泡後擱置未喝的隔夜茶水

茶尿:濺落或溢出在茶盤的茶水

葉子_edited.png
李月阿嬤1.jpg

淡水屯山茶農傳唱的山歌 

「手捾茶籗(Ka)縖半腰 雙手伸落挽茶葉 身軀若澹人會笑 若無艱苦錢袂著」
「水錦開花白波波 樹梅開花人看無 阿君仔不跟阿兄好 這時唸歌通相褒」
「這邊看過那邊月 看著阿娘仔……」
「這邊看過那邊黑  看著娘出那麼酥 我就緊轉閃大雨  天擱若無變□□無」
「穿甲白衫半長短 走路親像雲過月 講想要問兄你幾歲 無定同年甲同月」
「白衫白褲白咧咧  來去崙頂看挽茶 挽挽就有一大把 下昏來稱有較多」

李月阿嬤2.jpg
大屯溪谷_edited.jpg

生活百態

山歌
_MG_9270拷貝.jpg

  這段錄音是在民國106年(2017年)淡水屯山社區發展協會「屯山人說故事」系列訪查昔日製茶工廠過程中,收錄到耆老採茶所吟唱的歌曲。早期屯山的農產以稻米和茶葉為主,農田播種淡季的時間裡,男女都會兼做挽茶、挑茶菜(菁)以及製茶的工作。茶鄉耆老口耳相傳的唸歌或相褒,是採茶人抒解煩憂的生活消遣。

  李月阿嬤喜歡吟唱的水錦開花,是山歌調中一種以植物作為起興的套式歌謠,以自憐自唱的方式來顯示女性的自愛自惜,也是許多地方茶女工流傳編排唱作的,詞句內涵也隨著各地有許多差異:「水錦開花白波波 樹梅開花人看無 阿君子不跟阿兄好 這時唸歌通相褒」可見綿綿情意透過歌謠傳達出去。

  根據80歲的李月阿嬤回憶,她從11歲開始採茶到50歲,做茶的這一代非常辛苦,以前採茶聽到唸歌相褒自然而然學會,長輩也多少都會唸歌幾句,自己聽到後,再自己編、自己念,和七字調的歌譜不一樣。而相褒歌大部份都是男女相褒,有時是近唱、有時是遠唱,這邊山唱給對面那邊山的人聽,有時一人一句、二人對鬥即興的對唱,看誰先對不上就輸了。

  每逢春夏秋冬四季採茶的時間,大屯溪畔的番子崙到土地公崙等地,茶農都會動員整個家族親友來參與,茶工男女在茶山滿園交錯而行,挽茶的婦女在整座山崙上上下下、挑著茶菜進進出出,而山崙下的製茶工廠更是灶火不眠不休的燃燒,不斷備送茶園所需的茶水、點心,從清早挽茶,忙到傍晚收完茶菜,茶工廠的製茶機器日夜運轉,產茶季日復一日就像不夜城。然而今日淡水茶山的歌謠隨著茶產業的凋零,僅剩少數幾位八十多歲的阿公、阿嬤能傳唱,靠著屯山里長李永清和屯山社區發展協會郭麗卿理事長的訪查下,記錄到幾首原味清音,甚是動人。像這樣的台語發音與腔調,是老淡水人熟悉的韻味,現在已很難得聽到這些母語的聲調。

葉子_edited.png

淡水屯山茶農的相褒歌

「攑頭佇看播田夫  四腳落地親像牛 想要娶娘做牽手 我是水牛無尾溜」
「攑頭佇看挽茶嫂 要問你是有翁抑是無 恁若住址甲阮報  阮麻來恁遐來(辶日)迌」
「顧牛兄仔最歹命  手提牛索仔直直行 行甲腳底燒熱痛  無一個娘仔替咱疼」
「從這邊看到那邊崙  看到娘子的紅嘴唇 下昏想要來恁遐睡 驚吔恁尪轉來巡」

葉輝金2.jpg
葉輝金1拷貝.jpg
大屯溪谷.jpg

  在夏日了了的蟬聲中,淡水屯山社區80歲的葉輝金阿公坐在屋前,一邊回想著數十年前挽茶的歲月,一邊哼唱起一首首為採茶和農忙解悶的相褒歌。

  幾十年前,臺灣前輩文人林清月將他搜集臺灣地方歌謠的心得,寫了一篇歌謠小史,其中採茶歌分為三類:散唱、互答、述懷。散唱中,有一首便點出挽茶唱歌的意念:「挽茶若無通念歌,鬱氣隨時會痧,相褒那挽那行徏,即沒鬱悶嘈心肝。」

  淡水傳唱的褒歌是隨著福建原鄉的製茶師傅,在挽茶、撿茶的季節移工傳入臺灣北部各地茶園。挽茶歌採用七字仔的山歌調,相褒調來吟唱。透過一首首山歌調四句七字仔,用聲音發抒情緒,鬆解挽茶的生理疲勞。而相褒調是以兩句七字仔的形式,引出雙人對唱,相互打俏。

  葉輝金唱著「這邊看過彼邊……」是一種套式的歌謠,因唱著所處位置有溪、崙、山、嶺、壩、港、海、稜而不同,這邊看過被邊崙,是這種套式起興句的第2名。內容多為風花雪月、挑逗的詞句,是最容易引起衛教人士評論的地方。

  「這邊看過彼邊崙,看到娘仔紅嘴唇;今暗想要合伊睡,驚吔恁尪回來巡。」其實這是相褒調的一段,專屬男的唱,被挑逗的女茶工則以「阿哥講話無分寸 小妹無翁也無君 阮兜豬母歸大群 卜你予伊做郎君」。

相褒歌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