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茶金興衰.png

茶金興衰

茶種

  台灣地區的緯度與氣候,地理上屬於廣義茶科植物生長分布的地帶。

  18世紀初,清代的歷史資料,便有著中部原住民的居住區野生山茶的記述,但這些山茶並未成為製造茶葉的茶種。進入19世紀,漢人從福建原鄉引進茶苗、茶籽種植的信息,便不斷在台灣早期茶產地傳開。

  隨後1820~1850年清朝道光年間,台灣茶葉便有運往福建銷售的記述。這些傳聞的信息與記述,點出台灣早期茶農引進的茶種有茶苗的烏龍種與茶籽的蒔茶種。

  1865年英商陶德,以寶順洋行買辦考察台灣樟腦採購業務,發現台灣茶葉外銷的潛力,便積極引進福建安溪的茶苗來改良台灣茶樹品質。不過,這些茶苗是那一類的品種,並未有明確的記述。

  1896年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發布在1895~1896年間對台灣產業調查錄的茶之部中,首先點出

茶樹有三大類型:青心、紅心、白心

淡水青心  枝葉.jpg
淡水青心 樹型.jpg

  1920~1930年代,由福建移殖茶種衍生的品種有:

 

  青心烏龍、白毛猴、大葉烏龍、硬枝紅心、青心大冇、紅心大冇、枝蘭、三叉枝蘭、黃柑(白心)、香圓(毛仔)、埔心、不知春、烏金、大葉竹葉、小葉竹葉、軟枝紅心、貓耳、淡水青心、牛埔、青臭子、黃心烏龍、白葉、竹葉烏、桂花、桃仁、鐵觀音、蒔茶。其中青心烏龍、大葉烏龍、硬枝紅心、青心大冇是生產的四大主力。

 

  1950年代《台北縣志》的〈農業志〉,針對台北縣茶業的調查 :

  一百多年來,在不斷的試驗與改良下,不斷有新的品種產生,以地名命名的品種並不多,「淡水青心」是這個名單裡特殊的一種。

淡水區主要栽種茶葉品種有:

大葉烏龍、硬枝紅心、蒔茶、貓耳、牛埔、香圓、竹葉烏、桂花、淡水青心

雜種亦分為4類:竹葉種、枝蘭種、白毛猴種、黃柑種

  • 竹葉、枝蘭在葉形、葉寬外,性質接近蒔茶

  • 白毛猴種除在嫩芽密生茸毛外,性質接近烏龍種

  • 黃柑種又稱柑仔種葉形呈橢圓狀,大葉葉肉厚、軟,類似阿薩姆種

烏龍種細別為青心種、紅心種、白心種與埔心(蒔茶)種

  •  青心、紅心、白心是以茶葉嫩芽的顏色來區分,葉形屬細長披針形,葉肉厚而且光滑柔軟

  •  埔心(蒔茶)是屬種子變種型,葉形較寬且呈橢圓形,葉片較薄,質硬而小

  而在1905年臨時台灣舊慣調查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部茶產業,進一步指出台灣茶樹分為烏龍種與雜種兩類。

淡水青心 花.jpg

文 / 謝德錫

bottom of page